毕宏宅邸

During the Paris 2024 Olympic and Paralympic Games, the Musée Rodin will remain open according to its usual opening hours. Click here for detailed access conditions to the museum.

毕宏宅邸

1919年对外开放的罗丹美术馆位于曾经隶属佩朗克•德莫拉的宅邸(hôtel Peyrenc de Moras),也是著名的毕宏宅邸。梵伦纳街(rue de Varenne)的修建完成于1732年。这个古老而特别的宅邸是巴黎洛可可建筑的瑰宝,两层楼里收藏了众多奥古斯特•罗丹和卡蜜儿•克洛岱尔的作品,以及罗丹藏品中的绘画、雕塑和古代艺术作品。

18世纪的毕宏宅邸

富裕的金融家亚伯拉罕•佩朗克•德莫拉(Abraham Peyrenc de Moras)(1686-1732),在1727年和1737年之间,在梵伦纳路上修建了这个非同一般的宅邸。建筑图经过国王的御用建筑师让•奥博尔特(Jean Aubert)审阅,完全符合当时的潮流,完美诠释了洛可可建筑风格。宅邸位于巴黎市区的边缘,它既是一座都市居所,又是一座休闲别墅,但是亚伯拉罕•佩朗克•德莫拉于1732年去世,他未能见证整个宅邸以及二楼室内装潢的完工。

德莫拉(de Moras)夫人加高了该宅邸朝花园的那一面。

从1736年起,德莫拉的遗孀将宅邸终身租赁给了曼恩(Maine)公爵夫人。房屋的外部建筑鲜有改动。相反,宅邸内部的房屋分配则被重整改建。1753年公爵夫人去世后,德莫拉的遗孀将这块地产卖给了路易安东尼•德•贡多毕宏(Louis-Antoine de Gontaut-Biron)(1700-1788),也就是后来的毕宏元帅。毕宏宅邸得名于毕宏元帅,直到今天仍沿用这个名字,毕宏元帅几乎没有对该建筑物的内外面貌进行改动,他主要是对花园进行了改建施工,使之成为了巴黎最美丽且最著名的花园之一。得益于1776年和1788年间出版的雕刻插画和描述,我们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到花园当时的样貌,前任所有者亚伯拉罕•佩朗克•德•莫拉选择了法式花园的经典布置和古老的种植形式,毕宏在尊重此布置的基础上,给花园添加了新元素,将庭院面积扩大了一倍,挖凿了一个圆形水池,并将一部分花园改造成英国样式。

19世纪的毕宏宅邸

从1788开始,梵伦纳街上的这个宅邸几次易主和更换租客。1795年,夏罗公爵(le duc de Charost)将菜园改建成为英式花园,并且增加了一个水池。他将大部分庭院出租长达近一年的时间,成为举办大型园游会的场地。在这里举行了让人目不暇接的游戏、舞蹈、园游会和焰火表演。随后的1806至1810年间,罗马教廷在这里安置着教皇的一位代表—红衣主教卡普拉拉(Caprara);从1810至1811年,俄国皇帝又将俄国大使馆迁至此地。

1820年,当时宅邸的最后一位主人—夏罗公爵夫人,将所有产权和附属建筑物转卖给了三位修女,其中包括耶稣圣心修会的创始人—马德琳•路易丝•苏菲巴拉特修女。修会与女青年学校随即相继成立。

在这个时期,为了使宅邸符合它的新用途,建筑物进行了很大改动,除了保留法式花园的主体风格外,庭院也被大刀阔斧地改造一番。原先的装饰逐渐被取代消失,细木护壁板、铁饰、绘画装饰等被卖给富裕的艺术爱好者,以此换取改造工程所需的经费。1839年,毕宏元帅所修建的水池被填埋,一个小山丘取而代之,信徒在这里留下感谢圣母的还愿物。

在19世纪末,该花园主要被当作菜园、果园或者牧地。1820年到1904年之间,众多教学和祭祀建筑在这块土地上修建,特别是1876年完工的由建筑师里什(Lisch)设计的礼拜堂。耶稣圣心修会于1904年七月解体,并被迫放弃所拥有的不动产。immobiliers. 

20世纪初的毕宏宅邸

从1905年开始,在等待出售的过程中,毕宏宅邸和庄园内的其他建筑进驻了各式租客,其中包括多位艺术家:作家让•考克多(Jean Cocteau)(1889-1963)、画家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1869-1954)、舞蹈家伊莎多拉•邓肯(Isadora Ducan)(1878-1927)、诗人莱纳•玛利亚•里尔克(1875-1921)的妻子、雕塑家克莱拉•韦斯特霍芙(Clara Westhoff)(1878-1954)等,罗丹也正是通过莱纳•玛利亚•里尔克的关系发现了这个庄园。1908年,罗丹在一楼租了四间露台面朝南的房间,把这里作为他的工作室。他在这里也发现一处荒芜的花园,修会于1904年解散后,该花园便被废弃。罗丹便在这里安置他的部分作品和一部分古董收藏。自1911年起,罗丹开始独有整个毕宏宅邸。

Charles Berthelomier,《毕宏宅邸的花园角落》,约1910年[Ph.1381]

1911年,这块地产被正式出售给了政府。一年之后,政府承诺将买下毕宏宅邸,以便于安置公共教育部的民用建筑处,也承诺将购买靠近巴比伦街的部分用来新建一所中学(现今的维克多•杜卢伊高中学校)。除了罗丹,所有的住户都被要求离开,他做出他最大的努力保存此宅邸,极力开始与政府进行协商。

“我将我所有的石膏、大理石、青铜、石塑作品和我的画作都捐赠给国家,以及愉快地收集的古董藏品赠送给国家,作为培养和教育艺术家和工人的资源。我请求政府将所有这些收藏留在毕宏宅邸,将它改建成罗丹美术馆,并允许我在此终生居住。”

奥古斯特•罗丹—《罗丹通信录》,第三卷,1908-1912,第103封信,致保罗•埃斯库迪尔(Paul Escudier),1909年末。

1916年,国民议会投票通过了一项法令,接受罗丹的三项捐赠,并宣布将毕宏宅邸及其花园改名为罗丹美术馆,在此展出罗丹捐赠给法国政府的作品。雷侬斯•贝内迪(Léonce Bénédite)被任命为罗丹遗嘱的执行人。于是,保存罗丹艺术遗产以及监督未来美术馆筹备工作的重任落在了他的肩上。.

 

如今的毕宏宅邸

罗丹美术馆于1919年正式揭幕,而毕宏宅邸与其花园于1926年被划分为国家历史古迹,为更好地维护美术馆的功能,毕宏宅邸及它的土地已经历经了重大复原、翻新以及重整工程。

Vue de l'oeuvre

- Diaporama